【工人日报社评】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原标题:将更多镜头对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
工人日报-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
走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,更仔细地观察与倾听,更深入地挖掘和呈现他们多元的人生画面。当越来越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和正能量被聚焦、放大和传递,相信他们会收获更多的理解与尊重,他们的相关权益也会得到更多保障。
一干就是十年,从新人做到站点站长、培训专员的外卖员宋增光;一出门就是五六千公里、经常开车到后半夜的大货车司机宋玉兰;五年累计跑了2.5万多单、乘客满意率100%的网约车司机张桂容;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、总是跑着送快递的快递小哥栾玉帅;用视频记录“卡友”们的故事、拥有240多万粉丝的卡车司机王志刚……近日,工人日报推出《双向奔赴——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》五集系列短视频,镜头对准五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记录和呈现了他们工作与生活的日常。
网约配送员、网约车驾驶员、货车司机、互联网营销师……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,目前我国职工总数4.02亿人左右,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8400万人,相当于约每5名职工中就有1人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。这些劳动者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成为无数家庭美好生活的创造者、守护者。
走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,更仔细地观察与倾听,更深入地挖掘和呈现他们多元的人生画面,上述系列短视频聚焦这一群体中的普通个体,全天候近距离跟拍,第一人称自述式表达,向受众展示了他们工作中的辛劳、路途中的孤寂、日复一日坚守的不易,还有他们的业余爱好、个人心绪等。比如,网约车司机在工作之余会参加工会组织的公益活动,快递小哥平时爱好跑马拉松,外卖员下班后常和妻子去看话剧等,诸如此类的细节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群像更加鲜活立体,也引发更多人的情感共鸣,如“在外奔波很想家”“不愿让家人为自己担惊受怕”等。镜头里别人的故事也在感动和激励着更多普通人。
现实中,千千万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真实人生,比视频所展现的更加多元和丰富。“从空气里赶出风,从风里赶出刀子,从骨头里赶出火,从火里赶出水,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,只有一站和下一站……”这是不久前一名外卖员出版的诗集中的诗句,有人对此评价“在奔波的路途中写下的每一首诗歌,都像是他给生活开的一张张浪漫的发票”。一些快递小哥、外卖骑手在路途中救火救人等义举不时被曝光,他们甚至兼职社区网格员,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生力量。当越来越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上的闪光点和正能量被聚焦、放大和传递,相信他们会收获更多的理解与尊重,他们的相关权益也会得到更多保障。
一段时间以来,不少媒体记者、纪录片导演纷纷聚焦这一群体,用文字和影像对他们进行真实记录;一些职能部门的公务人员到相关工作场所蹲点调研,甚至亲身体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。这不仅让这一群体有了更多发声、表达的机会,也有助于公众更充分了解这一群体的真实需求。记者们穿越茫茫大漠,跟车实拍大货车司机几天几夜的征程,记录下“女货车司机凌晨两点打开一罐速食粥,说这是一天中最幸福时刻”的辛酸;人社局干部体验外卖骑手工作,12小时送单只赚了41元钱后感慨“太委屈,这个钱太不好挣”——“脚下沾满多少泥土,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”,今天,我们需要更多媒体人将镜头对准这些普普通通的劳动者,唤起全社会对他们更多的关注、关心与关爱。
用心用情用力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让这一群体更有尊严、有保障、有发展,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,包括工会的主动作为。截至2022年底,全国各级工会建起11万余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,有效缓解了诸多户外劳动者“吃饭难、喝水难、休息难、如厕难”等现实问题;目前,全国总工会已联合交通运输部推动建设1300余个“司机之家”,让奔波在外的货车司机吃饭、洗澡、休息更加便利、舒心。
将更多镜头对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切实解决好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,期待全社会都能行动起来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