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半夜一点,看完了《帷幕》,波洛的最后一案。
结局和福尔摩斯的最后一案很类似,波洛探长和“最完美的罪犯”同归于尽。在这场完美犯罪中,没有犯罪现场,没有犯罪动机,甚至连完整的暗示都没有,法律根本无法将这样的罪犯绳之以法。
“除了与警方或者刑事案件律师有关的人员以外,很难有人同时牵扯五起杀人案。你可以想到,这样的事情少之又少!绝对、从来没有一个人自信地说过:"嗯,实际上,我真的认识五个杀人犯!’不,不,我的朋友,那是不可能的。所以我们就得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结论,也就是我们在寻找的是一个催化剂——两种物质仅有在第三种物质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生反应,而这第三种物质显然没有参与反应,并且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。这就是这个案子的基调。它意味着X出现的地方就会有罪行发生——但X并没有主动参与这些犯罪。”
“是的,那就是犯罪艺术的最高境界。甚至不需要任何直接的表示。他总是制止他人的暴力行为,装作惊恐地挑起人们心中并不存在的猜忌!”
“我们所有人都有杀人的潜质。而X的手段就是这样,他并不直接挑起你杀人的欲望,而是击毁你抵制杀人行为的意志。这是一种经过多年实践不断完善的技巧。X知道用哪个字,哪个词,甚至哪个声调可以成功地对他人的弱点施加压力。这是可行的。他用这种手段让受害者根本没有察觉。他用的不是催眠术——催眠术不可能成功。这是一种更为阴险、更为致命的技巧。他利用人类内心的力量去拉大裂缝,而不是修补伤痕。这种技巧调动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,并使之与人心中最卑劣的部分为伍。”
(电影《帷幕:波洛的最后一案》)
//////////
阿婆对于心理的描述依旧是细致入微,有时候甚至很残忍。
每个角色的心理和困境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。埋头实验室的富兰克林医生,看起来和妻子芭芭拉情深义重,但却在芭芭拉死去的时候松了一口气,“我时来运转了。”
而芭芭拉,“她是在为富兰克林死于毒扁豆碱中毒而做准备。……芭芭拉决定尽早动手。她越早变成一个楚楚可怜、引人照顾的寡妇,形势对她越有利。”
而嫌疑犯X则游走在这些暗潮涌动的欲望之中,不时施展他的催化才能,成全某人成为罪犯的欲望。
“老朋友啊!”这是黑斯廷斯听到波洛亲口跟他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END
标签: